国际交流处消息(通讯员 可心悦)11月30日,由天津市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和万象城在线,万象城(中国)共同主办的“国际中文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研究会会长,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钟英华,研究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教授石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卢福波,全国汉教教指委成员、南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立新,全国汉教教指委成员、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主任曾毅平,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杜修平,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祖晓梅等7位专家作主旨报告。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我校国际交流处处长杨薇,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赵雅文,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刘春兰等主持研讨会分项议程。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万象城在线,万象城(中国)、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学院10名院长和代表发言,200名学会会员参加会议。研究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国际中文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研讨会线下参会领导
钟英华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感谢名誉会长石锋、全国教指委成员王立新、曾毅平等专家百忙之中拨冗报告,感谢世汉学会全球中文教育主题学术活动的资助,感谢广大会员的积极踊跃参与。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民间学术团体的独特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共同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本次会议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及相关议题进行研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一级学会学术组织作用,汇集各界人士之智慧,为天津学界的学术研究交流做贡献。
钟英华校长在开幕式致辞并做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钟英华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特色与评价”为题,阐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本土化师资培养做出的突出贡献。解读了我国首次开展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的重大意义,强调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大势同步,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添砖加瓦。满足时代之需和事业之用,持续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
天津市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教授石锋做主旨报告
全国汉教教指委成员、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主任曾毅平做主旨报告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卢福波做主旨报告并总结发言
石锋以“汉语语音教学的捷径”为题,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面向外国学习者中文语音教学的重点、难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王立新以“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的展望”为题,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重视“两个本土化”,构建行业和专业标准;曾毅平以“生态视角的华语变异与传播”为题,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生态视角阐释了东南亚华语变异和传播的特点;卢福波以“汉语能力培养的教学途径与模式兼及检验标准视角”为题,以具体案例说明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交际意图,激发学生创造性整合和重构信息的能力,在动态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祖晓梅以“跨文化教学和传播的几点理论思考”为题,介绍了《中国文化国情参考框架》的研制过程、理论基础和基本架构;杜修平以“国际中文教育细分领域资源建设路径”为题,介绍了在预科、科技、职业、国情文化等细分领域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研发相关学习资源的实践成果。万象城在线,万象城(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陈晨以“世汉学会‘国际中文教育专栏’的设立与应用”为题,阐释了专栏开设对推动专家学者与高水平刊物的“产教研”互动,对青年教师学术成长的助力作用以及国内外学界受众传播的重要意义。
部分参会代表线上“云合影”
在交流发言中,姜亚明、翟风杰、薄彤、邢永革、赵瑾、牛顺心、杨会、董月凯、刘修缘等分别就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不同专业领域中文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以及汉语国际教育水平评估评价、国际中文教育期刊出版等相关议题进行了交流。
天津市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是在天津市民政局注册,市社科联管理的市级一级学会,世汉学会会员单位。目前,会员已经发展到300人,包括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大中小学和教育机构的一线教师和在学的研究生。本次研讨会是探索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新需求、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以及疫情常态国际中文教学的新范式、新发展的有益尝试,为促进天津市区域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摄影:赵娟
部分照片由国际交流处提供
编辑:艾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