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热点文章
媒体看师大
  

辽宁日报 | 从实际出发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5-21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实际出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研判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好用足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

先立后破,稳步推进产业迭代升级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劳动生产力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本质上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不断演进的过程,其最终的结果是落后生产力的“破”和先进生产力的“立”,社会发展历史就是一个落后生产力不断被先进生产力取代的动态发展过程。但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不是一蹴而就、瞬间完成的,而是遵循由量变、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化规律。落后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将在一段时间内并存,这是由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的。

当前,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量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为重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开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这一当代先进生产力,既体现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又体现为用革命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期,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坚持先立后破,把握产业升级的平衡性和梯度性,要兼顾新与旧、稳与进、当前与长远,扎实稳妥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先立后破首要在于“立”,没有“立”就无所谓“破”。关键在于不能盲目地“破”,要讲究“时度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扶植起来,让先进生产力创造和释放更多增长力量。要重点打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集成电路装备、氢能等产业集群,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要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在细胞治疗、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柔性电子等领域,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兴产业。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加快“高端化”升级,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大力推进能源、化工、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强化“智能化”赋能,进一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不断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绿色化”转型,在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加大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提高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占比。

因地制宜,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蕴含着普遍性,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唯有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形成对客观事物全面而深刻的把握,才能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而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本地特征和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条件。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东北地区不能直接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不能忽视产业规律和区域条件,必须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贯穿始终。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科学考察东北地区自身产业基础、市场特点、区域特征等综合因素,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使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具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东北地区要明确自身发展优势短板,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东北地区肩负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要准确把握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战略地位。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配套实施河湖连通、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同时,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打造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东北农业芯”。二是利用区位优势锻造开放合作长板。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合作规模,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三是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构建风光水火核储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供给和储备体系,探索利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废弃露天矿坑等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态碳汇等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光伏+”综合利用发展模式。

突出重点,精准打通堵点卡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在矛盾群中,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体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其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的方法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教育、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

当前,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客观上要求东北地区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在科技体制方面,要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序社会”动态平衡的科技治理新机制,保障创新主体权益,促进创新主体融合。建立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产学研用协同破题”的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成熟度、高价值的可转化科技成果。在教育体制方面,要按照分类发展要求改革教育结构,动态调整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设置,支持高校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围绕工业母机、机器人、石油化工、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人才体制方面,要充分运用数据信息开展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动态监测,探索建立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激励体制机制。持续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支持东北地区高校同全国重点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各方面人才多层次、多方式交流任职、跨圈流动,筑牢东北人才高地。总之,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步伐更加稳健有力,不断取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成效。

(作者:秦龙、刘裕宁,万象城在线,万象城(中国))

来源:2024年4月11日 辽宁日报 第6版

链接: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layout/202404/11/node_06.html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