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奋进新时代征程中,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李德军教授荣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起来学习他们的事迹吧。
李德军现担任 “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物理学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天津市重点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李德军受聘天津市特聘教授岗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
一份执着,科研道路矢志不渝
李德军是学校培育高水平人才的杰出代表,在先进纳米薄膜,离子束表面工程的设计、合成、应用与生物医学的结合以及纳米材料在绿色能源转换和存储中的应用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近300篇,其中一区文章近30篇,近10篇为封面论文,多篇论文影响因子在10以上,其中不乏ESI高被引论文和千分之一热点论文。他先后主持完成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973子课题、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总科研经费累计超过600万,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2项,主持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一种担当,事业发展孜孜不倦
李德军在学院院长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3年,学院的平台建设取得了多项突破:获批材料物理化学硕士点;获批物理一级硕士授权点和理论物理硕士授权点;增设光学和原子分子物理2个硕士授权点;获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物理学科在“十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三次入选天津市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创立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并转型为能源与材料工程中心;创立我校首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创建应用物理学本科新专业并获批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获批天津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教育系统“工人先锋号”,一个个成绩的取得为学院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而李德军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2013年2月他检查出因为脾亢造成血小板下降到1000。但是面对当时专业调整的关键时期,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依旧坚持工作5个多月,直至学院调整更名平稳过渡后才去医院做了手术。
从学院院长的岗位上卸任后,李德军并没有停歇,始终心系学院发展,为学院事业再上新台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迎接物理学一级学科的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他亲自挂帅,组织力量,主持工作,逐字逐句审阅评估每一模块的材料,提出详尽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每天都忙到深夜,直至自评报告顺利提交。在物理学专业申请“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期间,他冒着疫情的风险,不遗余力地亲自拜访专家,向他们介绍学院专业建设特色,咨询申报书修改建议,为物理学专业最终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倾注心血。
一份坚守,服务师生桃李成蹊
李德军教授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作为教师,他严格要求学生,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几乎每人都发表SC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多人获评天津市优秀硕士论文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在担任院长期间,他力推优秀生培养计划,为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提供机会和平台,该项目2018年获评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万象城在线,万象城(中国)教学成果一等奖。10多年来,他作为该计划的首创者和导师团成员,极大地调动了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浓厚了专业学院的学习氛围。学院有60余名本科生从中受益,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 19篇,授权专利1项,申请专利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26项,其中国家级7项,市级8项,校级11项。在已毕业的优秀生中,有83.8%的同学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其中74.2%的同学就读于“双一流”高校;有10.9%的同学成为初高中物理教师。此外,该计划中培养出的优秀本科生也为学校赢得了更多的荣誉:他们连续两年获得天津市王克昌奖学金特等奖;获得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学校入选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的两个项目全部来自学院优秀生主持的科研项目;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本科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多项一等奖,物理教具展评大赛多项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三等奖等等。
担任院长伊始,李德军就在学院全体会上公开表明了自己的“三不”原则:担任院长期间不申报任何个人荣誉称号、不评优、不用权为个人谋利益。然而为了学科发展和引进人才,他却一次次向学校争取,不轻言放弃。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真诚为青年教师引路,把自己从事科研、项目申报的经验无私传授给他们,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近几年,共引进天津市高水平人才7人。他甘为人梯、躬耕不辍,建立起3个博士占90%以上、平均年龄45岁以下的科研创新团队,助力学科发展,为学院向更高层次跨越积蓄力量。
李德军在万象城在线,万象城(中国)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这片沃土上深耕34年,他用执着、担当和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